購買
語言
English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減少癌症療程的副作用
菜单
首页
科學研究
降低抗生素的副作用
降低感染風險
早产及幼儿
学行婴儿及幼儿园及日间护理中心的儿童
肺部受到嚴重及復發性感染的兒童
住院的兒童
深切治療部的成人
長者
增強免疫力
減低急性腸胃炎的嚴重性
預防腸胃炎
傳染性腸胃炎
旅行時腹瀉
改善過敏狀況
異位性濕疹(皮膚過敏)
牛乳過敏症
過敏性鼻炎(鼻敏感)
支氣管哮喘
降低新生兒患上過敏的風險(預防過敏)
降低蛀牙的風險
促進腸道健康
改善腸易激綜合症的症狀
改善性機能腹痛的症狀
改善“胃風”和腹脹
減少腸胃不適及幫助治癒胃潰瘍
避免因酒精引起的肝臟損傷
健康效益
改善血糖水平
對增加幼童及兒童的體重有正面的效益
肥胖症
排毒
真菌毒素
藻類/細菌毒素
重金屬
減少癌症療程的副作用
化療副作用
放射療程的副作用
提高和調節免疫系統
LACTOGG®對免疫系統的作用
與免疫系統“對話”
減少癌症療程的副作用
醫生已利用珠珠益生菌對腸道的保護作用來減少:
●
化療的副作用
●
放射性治療的副作用
癌癥病人通常需要接受化學或放射性治療,作為他們療程的壹部分。這類型的療法本來是要消滅癌細胞的,但通常亦會毀壞到正常的細胞。其中常被這類型的療法傷害、最易受傷的器官就是腸道。
樂多珠珠/力多珠珠
®
益生菌株能
誘導腸道表面的細胞自我增長及修護
。
美國及加拿大的研究團隊曾證明,這特殊的益生菌株能製造出壹些能減低炎癥及腸道 細胞傷害的蛋白物質。
乳酸桿菌GG的加入,能避免腸道細胞受傷。
A = 正常腸道細胞表面,
B =遭受癌癥破壞的細胞表面,
C = 乳添加了鼠李糖乳桿菌GG的細胞表面。
箭咀標示細胞壁受損的範圍。
[Donato et al. 2010]
小鼠大腸的切片顯示,當接觸到炎癥因子(TNF) 時,能大幅度損害腸道。請留意,當乳酸桿菌GG被加入時,腸道表面受到最小的傷害。
對照物 = 正常的腸道,
TNF = 炎癥因子的加入,
TNF+L.GG = 炎癥因子及乳酸桿菌GG的加入。
[Yan et al. 2007]
該如何服用樂多珠珠/力多珠珠
®
?
補給份量:
最少每日1小袋或者1膠囊
由於化學及放射性治療能活躍地損害所有活著的細胞,建議增加服用的數量及次數,以確保能剩下足夠活著的珠珠益生菌,來刺激免疫系統及重建腸道的表面。例如,病人可於治療期間,每日服用2-3顆膠囊或2-3包小袋。
樂多珠珠/力多珠珠
®
是不會有服用過量的問題的。
為了達到最佳效果,樂多珠珠/力多珠珠
®
應該在癌癥療程開始前、療程期間及療程完成後服用,來重建腸道表面的圍墻。
參考文獻:
Donato KA et al. 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 attenuates interferon-ɣ and tumor necrosis factor-ɑ-induced barrier dysfunction and pro-inflammatory signalling. Microbiology 2010, 156, 3288–3297
Dong MY et al. Effects of feeding Lactobacillus GG on lethal irradiation in mice. Diagn Microbiol Infect Dis 1987;7:1-7
Kandasamy M et al. Lactobacilli secreting a tumor antigen and IL15 activates neutrophils and dendritic cells and generates cytotoxic T lymphocytes against cancer cells. Cell Immunol 2011;271(1):89-96
Goldin et al. The effect of Lactobacillus GG on the initiation and promotion of DMH-induced intestinal tumors in the rat. Nutr Cancer 1996; 25:197-204
Greenville C. Gut microbiota - Anti-cancer therapies affected by gut microbiota. Nat Rev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14 Jan;11(1):1
Rafter J et al. Dietary synbiotics reduce cancer risk factors in polypectomized and colon cancer patients. Am J Clin Nutr 2007;85:488-96
Wollowski I et al. Protective role of probiotics and prebiotics in colon cancer. Am J Clin Nutr 2001;73(Suppl):451S-455S
Yan F et al. Soluble proteins produced by probiotic bacteria regulate 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 survival and growth. Gastroenterology 2007;132:562-75
購買
關註我們
websiteusers@lactogg.com
宣傳冊
政策聲明
詞匯表
香港特別行政區
倍迪康(香港)有限公司
香港金鐘道95號統一中心18樓
固定電話:+852 3486 7233 傳真:+852 3486 3723
中國
廣州新鍵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州國際生物島螺旋四路
7號501-1單元
固定電話:+0757 26616888 傳真:+0757 26382288
新加坡
ProbioCare Pte. Ltd. (201603757R)
32 Ean Kiam Place
Singapore 429119
固定電話:+65 6255 5592 傳真:+65 6255 5563
馬來西亞
ProbioCare Sdn. Bhd. (1124987-P)
122 Jalan Ipoh
51200 Kuala Lumpur
Malaysia
固定電話:+603 2011 1223 傳真:+603 2094 7723
文萊
Am Prolife Company (P20017787)
P.O. Box 31, Jalan Gadong
BE3919, Brunei Darulssalam
固定電話:+673 7335566
郵箱:amprolifebn@gmail.com
泰國
Paedicare (Thailand) Co. Ltd
973 President Tower, Level 14
Unit D and E (1423) Ploenchit Road, Lumpini,
Pathumwan, Bangkok 10330, Thailand
固定電話:+66 99 2828338
分享
微信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
Facebook
Twitter
Linkedin
Google+
取消
留言
分享